第(2/3)页 檄文发出,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:第一镇,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。第二镇,冀州刺史韩馥。第三镇,豫州刺史孔伷。第四镇,兖州刺史刘岱。第五镇,河内郡太守王匡。第六镇,陈留太守张邈。第七镇,东郡太守乔瑁。第八镇,山阳太守袁遗。第九镇,济北相鲍信。第十镇,北海太守孔融。第十一镇,广陵太守张超。第十二镇,徐州刺史陶谦。第十三镇,西凉太守马腾。第十四镇,右北平太守公孙瓒。第十五镇,上党太守张扬。第十六镇,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。第十七镇,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。第十八镇,东莱太守张纮。第十九镇,辽侯公孙度。 两月过去,各路诸侯相继抵达,各自安营扎营,绵延两百余里,一时间占满了酸枣这片不大的地方。曹操宰牛杀马,邀请各路诸侯与宴,商议进军之策。 太守袁遗道:“今奉大义,必立盟主;号令众人,然后进军。” 众人闻言均看向徐荣。 各路诸侯,以辽侯爵位声名最大,威望最高,若立盟主,其为不二人选,然而公孙度未至,仅手下徐荣领兵至。只是即便如此,辽东军的实力众人均已了解,若是不能得其支持,众人皆不敢多言。 徐荣好整以暇的放下酒杯,道:“我主病重不良于行,又有塞外蛮夷虎视辽东,故不能至,还望诸位海涵!” 这话之前已经说过一次,但现在不得不再说一次。众人皆称不敢。徐荣接着道:“故,我主临行前曾交代徐某,此行意在压阵,给董贼增加足够的压力,若是能让其做出不明智的决断最好。除此之外,一切皆听盟主号令。” 言外之意,就是你们谁想当盟主谁当,只是不要想着让我们做炮灰就行了。 然而即便是这样,大家不得不称赞道:“辽侯高义!” 于是,冀州刺史韩馥道:“袁本初四世三公,门多故吏,汉朝名相之后,可为盟主。” 听到这话,袁术顿时不乐意了,但他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,自己举荐自己,于是向狗腿王匡使了个眼神。然后就听王匡道:“袁公路袁家嫡子,又首先响应诏令,可为盟主。” 本打算推辞的袁绍顿时也不乐意了,他认为自家弟弟这是想要抢他的风头,便板起了脸,一言不发。 随后其余各路诸侯纷纷发言举荐,最后还是袁绍更胜一筹,取得了盟主之位。没能取得碾压式胜利的袁绍这次没有半分推辞便应了下来。 次日,筑台三层,遍列五方旗帜,上建白旄黄钺、兵符将印,众人随绍登坛,歃血为盟—— “近汉室不幸,皇纲失统,贼臣董卓……” 誓毕,众人随绍下坛。 袁绍刚为盟主,便任命袁术为粮草官,应付诸营。算是对自家弟弟竞争盟主之位失败的安慰。 第(2/3)页